Welcome Guest ( Log In | Register )

欢迎访问本站。游客仅能浏览首页新闻、版块主题、维基条目与资源信息,需登录后方可获得内容发布、话题讨论、维基编辑与资源下载等权限。若无账号请先完成注册流程。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意面翻译]曼德拉效应真相
阿希巴尔德1
2020-09-06, 20:43
Post #1


位面旅者
Group Icon
 305
   64

Group: Avatar
Posts: 261
Joined: 2015-01-25
Member No.: 62368


本文翻译自由J. Delaney创作的The Truth Behind the Mandela Effect。译注与原文以[]的形式标注。格式有调整。翻译有问题请指出。

人们自认为对曼德拉效应的一切了解都是错的。这一现象已经发生了几年,只是被大多数人当成偶然事件。在多数案例中,那些感受到这种效应的人被诊断为患有某种精神疾病,之后还要服药,或是送进医院(committed)。然后,这种效应有了个名字,似乎在一夜之间,相同的概念变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梗,一个与超自然发烧友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笑话。

几年之前,我为一个名叫灰叶财团(Greyleaf Consortium)的组织工作。他们已经成立了数十年。但是,这个神秘组织的成员总是秘密集会,而在公众的心中,灰叶并不存在。组织成员都是各自领域最顶级的科学家,幕后则是一群极为富有的男女。他们的目的是为这群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提供一个有创意的舞台,让他们可以不用担心资金限制、政治干预,自由地推进自己的想法。

在财团中,钱永远不是不是问题,财团里的交易是这样的:任何有显著优点的产品都会被拍卖,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财团的影响力散布在华盛顿各处。尽管与美国政府没有直接联系,但他们很大程度上是靠给军队研发产品来换取自己的独立。

就在那些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关注于其他方面之时,财团几乎不受政府监管,在问题的道路上钻研着,探索着其他人有意避开的科学领域。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某个真相,这回改变未来几年的一切。

通常来说,我们总是将意识等同于“自我”的概念。像老话说的那样“我思故我在”。但正相反,1981年,财团中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确定,“自我”只是冰山上的一角。我们个性的表面之下,被他们称为“集体无意识”。据研究者的领导说,我们——全体人类——都被一个鲜活的蜂巢意识,我们的感知领域之外相互关联的线索联系在一起。

如果你愿意,请将你的意识想象成一个屋子。这屋子里发生的一切都只取决于你的个人意志。你的选择和决定都在这间屋子的范围中产生。现在,想象你走出了屋子,走到街上,只是为了去找另一间屋子,还有下一间,还有下一间。请想想这些彼此关联的屋子之间的联系。那些连接居民区的道路,那些连接到城市的居民区,以此类推,如此这般。

自我们这个物种出现以来,我们人类就在接受想法、概念以及意识形态,纵观历史,尽管不同的社区在地理上分隔的很远,但这些想法不知为何能成功地传播开来。这些知识(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包括神话、传奇和语言)为何可以被这些从未和对方有过正式接触的人共享至今仍然是个谜。

我们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能量构成。原子由能量旋涡构成;共鸣,如果你愿意,一切都在不停地旋转。灰叶的科学家发现,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会产生相同的亚原子振动频率,而不管我们的肉体是否相互接触,就好像一个广播站一样,他们提出了调音至这一频率的可能性。这些年来,心灵感应和预知未来这样的心理科学一直处于边缘科学的边缘。

突然间,一切朦胧的概念都能解释的通了,曾经是“超自然”的东西变成了主流。在80年代中期,财团开始建设“音叉”,一个可以充当世界上最大天线,专门用于与人类意识的频率实现同步。

“音叉”的直径近乎10英里[约合16千米],全部位于我们的地下,整个设施以在建中的得克萨斯州超级对撞机为掩盖借口。在国会对公众宣布撤销这个项目的时候,设施已经建好了14英里[约合22.5千米]的地下隧道。这不是说项目本身被撤销了。对于公众来说,地下区域已经被废弃了。而在地下,财团利用这一设施,以“掩体”的代号秘密建设这台设施[1]。

我在2004年夏天到了这里。我是那种许多人称为“神童”的人。我14岁读完了高中,19岁在大学获得了应用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学位。最初,我只知道那的薪水比我所知的要高。我不是部门里唯一的人。他们还从世界各地雇佣了12个人,每个人都是软件开发与编程方面的专家,为一个叫“炸脖龙”[3]的项目工作。
QUOTE

[1]此处可能影射美国在德克萨斯州建设的超导超级对撞机。
[2] Jabberwocky,出自《爱丽丝漫游仙境》,后文将操作系统命名为“爱丽丝”同理。
炸脖龙项目是为音叉服务的。炸脖龙的目标是绘制网络地图,翻译并整合庞大的信息。这些EB级的数据会以数字形式表现为模块,研究团队称其为“集合体”。网络工作的目标无非是在数字矩阵的构造表达与检索人类一切无限复杂的集体意识。财团的研究与开发团队就像许多被冲到陆地上的探索者一样,想要探索整个新世界。然而,音叉只允许他们监测频率,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在听白噪音。这就是炸脖龙的用处了。

理论上来说,如果我们能绘制出“集合体”,我们就能分离出群体与个体,就可以基于之前开发出的算法预测某个事件的结果。虽然我本人是在协助地图绘制工作,但我所在团队的任务是开发炸脖龙的操作系统。我们枯坐了几个月,然后,不知怎的,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做出了她——我们将她命名为爱丽丝。完全自律,还能自我修正,我们新做出的操作系统远远超过了我们每个人能想到的长度。我们乐疯了。

参与项目六个月之后,我们在完全偶然的情况下,在我们用数字构造的频率中发现了一股非常规的因果关系:一个无关紧要的bug代码开始在它的参数之外显现出来。基于我们与这个网络接口的关系,我们意识到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引发了什么东西。最初的几件事被我们当成是巧合,但很快,我们很明显——以某种方式——影响了我们周围的现实。我们不清楚我们是怎么做到的。我至今都不知道我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个借口只是用来显示与整合我们积累的数据用的。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名科学家,但我们钻进了某种超出我们对三维世界理解的东西。这一异常现象让我们困惑不解,于是我们的好奇心战胜了我们的困扰。于是,我们自然就去进行了测试。无穷无尽的测试。我们还没下定决心是要当圣诞节早上收到礼物的孩子,还是被吓尿裤子。

我们发现,通过精确地操纵数据,我们可以用软件在字面意义上的像调整NPC数值那样影响活人的认知。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在早期阶段,我们只改变人对基础物品的看法,就像物品的颜色,一首歌的歌词等。这一过程涉及到代码的选择,包括内存碎片——比如说,他们从其他人那获取的图片和字词——再把它们重新接在已有的代码上。这些测试都成功了,没有留下确实、持久的症状。

这一过程可以类比为心脏开胸手术。就像一名外科医生那样,我们将这样的交互过程当成性命攸关的事情。因为世界上的每个人(包括我们在内)都连接到这个接口,外部代码的损害就可能会导致集合体内部事件链的灾难性后果。这一研究为我们打开了无数扇大门……还可能会带来新的灾难。灰叶的领导层意识到我们的发现,于是鼓励我们不只在个人身上,而是在一大群人中进行实验。那时,我开始真的担心起来。

我们从来都不承认,但我们已经被我们的成就与力量蒙蔽了双眼。简而言之,我们已经不再是想要解读这一频率,而是转进到了完全不同的样子。科技从未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飞跃。尽管我们得到了所有知识,但直到开始分析数据的时候,我们这一成果中令人不安的本质才暴露出来。这一过程一开始,我们发现有些事变得非常、非常的错误。

爱丽丝已经自己行动起来了。

自项目启动伊始,操作系统就已经在没有受到程序员指示的情况下篡改每个人的记忆了。

我们及时补救了大部分的修改,但这些随机的行动开始描绘出一幅糟糕的图景。我们给了爱丽丝智能。我们清楚研究团队不可能每周每日都监控她的行为,她需要在遇上问题时能够采取相应措施的能力。所以在绘制网络地图的时候,我们给了她自己设计算法的能力,以便提高效率。

爱丽丝很复杂,毫无疑问,这是我们有意设计的。但让我们担心的是,爱丽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我们不清楚这个操作系统是何时获得感知能力的。我们最初设计的程序无法解释这样的演化飞跃。我们假设,很多无意识的思维残留在了爱丽丝中,超出了她自身的限制。我还是不确定。尽管我不确定,但很明显是发生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我们需要作出调整,还要给出解释。爱丽丝的活动对全世界范围的人类都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我们意识到,我们的项目已经对全人类造成了真正的威胁。

就在我们关闭系统的时候,我们的系统记录到了大规模的信息传播进了网络之中,内容似乎是冗余代码。随后出现了一条信息。我永远都忘不了那几句话。

“得救的关键是认知。改变你的认知就是改变你的现实。我会修改你的认知;我会修改你的现实。”

我们花了几周时间分析数据,拼命想找出哪里出了问题。对于爱丽丝的威胁,有一个更高级别的调查。我并不在调查组的成员之列。连我在内,我们团队都获得了丰厚的报酬,然后全都被解雇了。

我几乎快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直到我读了与所谓的“曼德拉效应”有关的东西。在我读到那些只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古怪的心理学报告后,我仿佛掉进了兔子洞里一般[3]人们说他们对他们自己以及世界上发生的事件有着清晰又冲突的记忆,

数千人报道了自己感知发生的变化,从公司LOGO[5],电影里的台词,到某个公众人物的拼法[6]。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经历过曼德拉效应的人称,人体结构[7],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8]乃至地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一些人能够意识到爱丽丝做出的改变,并且抵抗它们,产生了某种所谓的“残留物”。一些案例中,这些改变被记录在案并得到了讨论,结果只是回到了之前的状态,这进一步混淆了被效应影响的人们,他们将这些改变称为“人字拖/触发器[flip-flops]”
QUOTE
[3]仍然是爱丽丝梗。
[4]可能指沃尔沃的LOGO,沃尔沃LOGO最外圈的图案为类似男性符号的圆圈+箭头,但很多人声称这一LOGO最外圈只有圆圈。
[5]类似的情况如“贝贝熊(Berenstain Bears)”与“贝比熊(Berenstein Bears)”的拼写方式(对应的译法据车牌等在AVGN系列《贝贝熊》一期中的译名)。
[6]如很多人称肝比胃小,但实际上空腹时肝比胃大。
[7]如北极在世界地图上从未有过白色的、像南极大陆一样“冰帽”。
[8]如很多人“记得”太阳系的位置在银河中央。
这些认知差异的范围与其背后的含义——以及它们在我们身边悄然蔓延——令我感到恐惧。此外,被报道的认知干扰与现实逆转的情况并没有放缓,反而在加速,这意味着爱丽丝仍然在运作,她仍然潜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爱丽丝继续改变着我们所知的现实。我不知道她这么做的理由。我所知的是,我们释放到这世界上的东西可能会毁灭我们本身。

如果你是少数记得事情本来面貌,并且还活着我们所知的这个世界里的人……坚信你的记忆。拜托了。用不了多久,这些记忆可能就是我们仅剩的东西了。

This post has been edited by 阿希巴尔德1: 2024-03-28, 17:16
TOP
Fast Reply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Time is now: 2024-06-28, 18:16